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路宽本文概要: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在体验生活本身,只不过是把生活加以高度浓缩进行集中体验罢了。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的是什么和如何进行体验。然而,在现实政治教学中无视学生内心体验和真实感受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这就使得学生仅能停留在“知”的层面。“情”、“意”、“信”、“行”的层面远不能触及,无法实现政治课教学的高层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体验就没有一切。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对师生在课堂中体验什么和如何体验进行了论述,同时把体验时教学和刻板式的教学法以及表现式教学进行了比较,呼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本身。关键词:匠艺 表现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 智慧 意志 情感任何生命都是爱的产物,是情感的产物,伴随着强烈的体验!如果我们把教学活动理解为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使双方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变化,那么这种心理活动需要有三种动力——智慧、意志和情感。这三者相互统一、相互渗透。这种统一和渗透在教师和学生的体验过程中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体验就没有一切。与体验式教学不同的是匠艺和表现式教学。匠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报告一个角色,就是按照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准确无误地完成流水作业。这不是教育,只不过是“匠艺”匠艺压制了真正的教育。因为匠艺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创造者缺少到极点。正因为如此,就必须较详细的谈论匠艺。匠艺到底是什么,它的界限在哪里呢?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竭力体会教学内容中所负有的智慧、意志和情感。表现式教学则是要求学生提前在课堂以外体验一次,然后在课堂上做熟练的1表达。在体验式教学和表现式教学里,体验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匠艺里却是不必要的,即或有时出现,那也只是偶然的。匠艺式教学里,教师不懂得引导学生体验,而且不会把体验到的东西自然的表达出来。教师只会报告角色台词并引导学生做类似的报告,同时用一些一成不变的表达方法配合这种报告。手法、刻板和模式简化了匠艺式教学的任务。本来生活中就有一些手法和形式。他们为那些庸人把生活简单化了。比如,为那些缺乏信仰的人规定了仪式,为那些不受尊敬的人拟定了礼法,为那些不懂得穿戴的人设计出了时装样式,最后,为那些不懂得创造的人设计出了匠艺。正因为如此,管理者喜欢礼法,牧师喜欢宗教仪式,小市民喜欢风俗习惯,讲究穿戴的人喜欢时装样式,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