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你留在世上最后的美好时间:2015-03-03 19:15 来源:《寻找遗失的美好》 作者:郎世玮讲到所谓的孝道,我想起了很多身边的亲朋好友。我认为他们非常孝顺,甚至到了“太”孝顺的境界。什么是“太”孝顺?绝对不是你对你父母“太”好,而是你作为子女,有些事也实在想得或做得“太”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般情况下,爸妈的那本经最难念。他们通常是你比较亲近、小时候几乎没离开过或是走得很近的长辈。和我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不一样,爸妈不太会像祖辈那样溺爱你,百依百顺地看你的脸色。爸爸妈妈给予你的环境和教育,对你的后天培养也至关重要,并能严重影响你的个性,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我有很多朋友常会因为父母的缘故异常难过,比如爸爸有了外遇,被妈妈发现了,准备离婚了。有时孩子真的会像大人一样,父母有了外遇,自己的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大家都有父母,小时候让你最伤心的是什么?除了老师告状,应该就是爸妈起冲突。甚至直到长大,搬出去住,这个影响依然存在,记忆中还会保留当时的情绪。过去我有位女性朋友,对于父亲有外遇并伤害妈妈的事情感到十分气愤,说着说着就哭了,她真心希望他们要么就好好过日子,要么就直接离婚算了。虽然这种心情我很理解,可这是你能决定的吗?难不成你熟读爸妈的经到了可以帮他们决定怎样过最幸福?爸妈的因缘,乃是内心的境界,你很难去理解。你都不喜欢父母指指点点教你怎么生活,那你作为晚辈,又有什么资格干涉他们呢?你要做的是“孝”,而不是“管”。这两者我们年轻人时常会分不清,“孝”是为了对方,“管”是为了你自己。有时管不住时,我们就会内疚、自责。大家都觉得和睦相处的家庭对孩子而言,是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但事实是,一个不和睦的家庭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好榜样。为何这样说?一个和睦的家庭也许在孩子眼里是理所当然的,而一个经历家庭破碎的孩子,也许会真的懂得珍惜家庭,不会重蹈覆辙犯父母当年的错误。因此,孝顺,更是一种美好。虽然可以写得头头是道,但这方面我做得也不是很好,年轻时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常常和母亲起冲突。自己为人父母后,才体会到父母爱的无私,才真正懂得去珍惜这份情谊。上面的这些大道理,我们很多人从小就在学,可在运用上,我觉得都有欠缺。我们这个年纪,至少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出生的同志们,现在基本都有家庭、有孩子,而更年轻的没有成家的朋友们,还常常会受到父母的“压迫”。我本来不想写这段,可就在不久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