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后心得《望》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形象的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教学目标除了要认识 6 个生字,熟读背诵古诗外,还要求在诵读过程中,感悟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象。这不仅是教学中的难点,更是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的重点。上完课后,经过指导老师的点评,感悟颇深,不仅发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缺陷,更琢磨到课程教学中的要点,那就是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贯穿全文。不管是课文还是古诗,整体感知十分重要,让学生在一个情感背景下进行诵读,进行理解是必须。首先,从我的教学导入来看,我的设计是直接回忆上次看过的黄果树瀑布视频,联系今天要学习的我国另一个著名的庐山瀑布,引出诗题。而导师给我的整改意见是师生合背第五课《瀑布》,用前文描述的美丽瀑布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雄奇瀑布,这样不仅复习前文内容,也让学生明白今天瀑布的不同,整体上有个了解,而不是简单的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学习很被动。其次,从诗题的解读上来看,也存在很多弊端。第一,请不同学生进行读题,教师评价没有抓住要点,即后一个学生注意了“望”和“庐山瀑布”的停顿没有点出,如若从此处进行深层次的揭示诗题题意过渡会更加自然。第二,学生诗题的诵读简单过完,关键字“望”没有充分利用来牵出全诗的大致线索。导师建议通过诗题层层深入,先正确的读,再理解深层次的意义:望说明的诗人是站在远处观望,与诗中遥相呼应,同时也说出了诗人是从正面观看。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齐读诗题。这样让学生有了整体又更深入的认识。再次,在细读品味之前差了一个学生古诗整体诵读感知的环节。我的设计是认识生字后就分句进行品读。而正确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教师首先进行范读,然后生带着生字认读的结果进行整体练读,或者是在整体练读的过程中突破识生字的环节。学生练读过后便可进行指名读和评议,再来分句品读。最后,在细品完之后,没有进行整体回归,即整首诗讲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对诗文进行细解过后,便让学生有感情的合起来读读,只是笼统的说带感情,却没有讲明是何种感情,以至于学生的读都停留在表面,或是扯着喉咙呐喊。如若总结归纳瀑布的壮丽,对山河的喜爱,让生在感悟中去品读效果会更好,读出来的不会只是高昂的声音。二、方式多样,感悟诵读古诗课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兴趣中将诗歌熟读成诵,而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