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阅读(一)孔子马逸 孔子行道而息①,马逸②,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③。子贡请往说之④,毕辞⑤,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⑥,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⑦,独如向之人⑧!”解马而与之。――节选自吕不韦⑨《吕氏春秋沸⑿欣婪必己》⑩ 注释: 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② 逸:狂奔。 ③野人:种田人。④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擅长辞令。说:劝说,说服。⑤ 毕辞:话都说完了。毕:尽。辞:言辞。⑥ 鄙人:指边远地区的人。⑦ 辩:明白。 ⑧独:岂,哪里。向:刚才。⑨ 吕不韦(?--前 235 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⑩《吕氏春秋》:吕不韦掌权时组织门客编纂,计 26 卷,内有 12 纪、8 鉴、6 论,共 160 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欣赏评点: 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区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特征,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就要随俗,不能凭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别人交流,就得了解对方的种族、文化、年龄、职业、区域等文化特征,找到对话交流的平台,用对方熟悉的事物、道理去交流,这样才能成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能言善辩,那只局限在文化人或上流社会,让他去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交流,他一定会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一番,道理讲透,好话说尽,马也没要回来,而那个粗俗的人只说一句话,马就要回来了,可见对话也讲究艺术,只有以对方能接受的事实,讲清道理,才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练习: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孔子行道而息。 (实行)B.野人取其马。 (取得)C.请往说之。 (请求)D.子贡请往说之。 (请求)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