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与处置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查海波( 2014 · 8 ) 近年来,天灾(沿海台风、南方冻雨等)、地灾(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灾(车祸、手口足病、自杀、校园暴力等)等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相互交织,重大灾难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危机及突发事件,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就教育系统而言,校园安全特别是师生生命安全,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令人担忧。发生在中小学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和校车安全、校外活动安全等问题,一桩桩、一件件摆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面前,绕不开、躲不过,必须认真对待! 为切实防范、妥善处置这类问题,政府忙忙碌碌(三番五次下文件、搞督查,实施校安工程等),学校小心翼翼(头上时时悬着一把利剑),家长提心吊胆。所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讲,“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一语道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真谛!先讲第一个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特征及其等级划分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 突发性 ◆ 灾难性 ◆ 连带性 ◆ 不确定性 ◆ 信息不充分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划分 在根据各类突出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 特别重大( I ) 红色警报 ◆ 重大(Ⅱ) 橙色警报 ◆ 较大(Ⅲ) 黄色警报 ◆ 一般(Ⅳ) 蓝色预报再讲第二个问题: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归因及其防范和处置。 (一)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常见类型 ◆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伤害、失踪失联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 突发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