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低价策略的品牌恶果VIP免费

低价策略的品牌恶果_第1页
1/2
低价策略的品牌恶果_第2页
2/2
低价策略的品牌恶果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有很多产品的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一时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所以,企业就大力扶持经销商。很多经销商借机发展起来,迅速建立起了网络,并大肆扩张。现在有些经销商已经成为行业的巨头,例如家电行业的零售寡头国美和苏宁。有的饮料经销商也发展到 20 多个亿的规模,光卖饮料就能做这么大!而很多做医疗产品、保健品的经销商年销售额也是十几、20 亿以上,有的甚至要比生产厂家卖得还要多,后来干脆就找厂家贴自己的牌进行生产。一些经销商刚起步时的市场状况是需求大于供给,大家各自抢占市场份额。后来,有些人的份额越来越大。为了把自己做得更大,就会出现抢占其他区域经销商或者下级经销商市场份额的情况。最后,他们做大了,靠的是什么?是价格,通过价格战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在成长市场上利用价格扩大份额应该说属于策略性行为,但到了成熟市场上再利用价格行为,就不能说是策略性行为了。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149640|34因为,成熟市场和成长市场的根本区别就是需求方式发生了改变。成长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而成熟市场则是需求和供给趋于平衡,甚至供给还要大于需求。在成长阶段,你利用价格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你的份额大了,但单件产品的利润也相应降低了;而在成熟市场,产品对应的消费群体已经相对固化,价格的变化无法改变其市场份额,只能促进短期的销售增长,而这样的增长是以损害品牌的利益为代价的。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的价格压得已经比较低了。压下这么多的价格,是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呢?这是十分值得怀疑的问题。企业为消费者让出一部分利润,为此它肯定要从其上游企业找补回来,这就压缩了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那么对上游企业品牌的打击将是致命的。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给了沿海地区很多政策,这些地区(特别是特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有些企业利用地方的优惠政策,实行不正当竞争,对其他地区正规的企业进行挤压,它们这种行为是缺乏品牌意识的。比如在福建、广东,很多生产糖果的小企业都是只做产品方面的竞争,完全忽视品牌的塑造。我们小时候买糖果,说的是一块糖果挣多少钱,后来变成一袋糖果挣多少钱,现在有些地方的糖果企业生产的糖果说的是一箱糖果挣多少钱,根本不论袋,也就是说利润已经很薄了。这些小企业一天生产上万箱的产品,按一箱两块钱的利润,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低价策略的品牌恶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