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教材2 、说教法与学法3 、说教学过程4 、板书设计5 、教学反思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它是对图形进一步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九年级数学《证明(二)》《证明(三)》中用以研究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八年级下最后一节新课的内容,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说教材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外角定义,能在任意三角形中找到三角形的外角; 2 、 能力目标:在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 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活动拓宽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引入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几个定理,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相对而言,外角的概念比较简单,因此,我认为,重点在于运用它们解决问题,而难点则是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1 、教学教法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想象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诱导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同学间的互相探讨启发,把课堂上的内容完全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二、说教法与学法 2 、学情学法分析: 我班的学生均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家庭学习氛围更有限,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短暂的课堂 45 分钟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另外,到了讲述本节课内容的时候也已临近期末,他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解题的方式方法,所以我选择合作学习法和归纳学习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会取长补短,自主学习,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AB CDAEFDC BAEFDCBADFBABDF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7 分钟)1 、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外角,并由图形中的∠ 1 与∠ 2 让学生识别它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并判断哪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此时进一步问: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几种关系?3 、课本例题 P212 及改造(如上右图)( 1 )∠ ACD 是△ ABC 的一个外角,它与图中的其它角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2 )∠ ACD 大于∠ ABC 吗?为什么?( 3 )∠ ACD =∠ B +∠ ACB 吗?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