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说课稿静海第七中学 郑国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静海第七中学的化学老师郑国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本单元共有三个课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把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带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以及定量分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题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在物理学科中已经了解到“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物质有三态变化”等知识,并对一些涉及微观粒子的生活场景有所接触。但是,学生还很难将物理中学到的知识、将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作为刚刚接触到微观概念的初中生,其思维方式还处在形象向抽象的过渡期,用微观概念解释宏观现象往往会感到过于抽象,难于理解。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这三点: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分子性质,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问题是灵感产生的源泉,我们化学组近年来一直在探索“问题引领式教学”。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和简单实验入手,通过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化学现象,让课堂成为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下面重点汇报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分子特性的基础,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再现了酒精挥发消失的生活场景(视频),进而让学生仔细观察品红在静置的冷、热水中扩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联想已有知识,总结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视频)。第二环节:探究新知通过上述实验及分析,学生已经开始有了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物质的概念,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但对于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还缺乏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