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授课教师:杨超课标要求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 1 )维新思想 2015 年考纲 ( 2 )新文化运动 (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梳理二、互动探究三、真题领悟一、基础梳理时间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要观点实践活动实践结果特点(侧重点)19C40 、50 年代//19C60 、90 年代19C 末20C 初1915-19171917-1927林则徐魏源奕昕、曾、左、李康、梁、谭、严孙中山陈、李、鲁、胡陈独秀、李大钊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学(全盘西化)走俄国人的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失败失败失败失败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二、互动探究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运动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近代各种新思潮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中体西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全盘否定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传统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拓展: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怎么样的态度?应采取的态度:(取精华、去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三、真题领悟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014 年全国Ⅰ卷 ·29 】 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布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2014 年全国Ⅱ卷 · 28 】 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英语( 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