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P21-2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 1 米 68 厘米。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 米大约有多 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 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 1 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生:1 号本的长比 17 厘米多,比 18 厘米少,它的宽比 13 厘米多,比 14 厘米少。师:1 号本的宽比 13 厘米多,比 14 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 1 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师:1 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 1 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的 1 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提问:从 0 刻度到刻度 1 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 1 到刻度 2 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 3 到刻度 4 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 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 厘米=10 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 1 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 1 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 1 分硬 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