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规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龙跃国【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其方法论意义尤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而联系和发展又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研究并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具体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基本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根本原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要把握对立统一规律,首先要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而要正确理解矛盾的辩证含义,必须注意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日常生活矛盾区别开来。所谓逻辑矛盾,是指人们的思维过程不合逻辑、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矛盾,它是思维中的自相矛盾,是叙述的矛盾,即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则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辩证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属性和趋势,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的每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