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探梅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注】①剩:更,再。②竹根:指竹林脚下。1.上阕说“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这“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2.下阕说“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那种讨人欢心的颜色、姿态;“雪精神”指梅花具有雪一样纯洁、高尚的品格。2.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为梅花的“精神”、“秀色”所陶醉,不记得游览、品赏了多久,只知道返回时已是傍晚时分,月亮已经上来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②。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①检校:查核。 ②床头:指酿酒的槽架。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诗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分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1.“连云松竹”,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惟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枣儿童欣赏、喜爱之意。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1.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4 分)2.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4 分)3.“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 分)参考答案1.(10 分)(1)(4 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1 分)首句抒情,(1 分)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1 分)2.(4 分)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每点 1 分)3.(2 分)壮志难酬的愤激,(1 分)故作旷达的无奈。(1 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