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2011 年应考策略一、2010 年文综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析1.试卷总体评价2010 年文综全国卷(I)地理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以及地理学科所占的分值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尽管是老课程卷,但试卷充分还是展示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着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教学与复习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2.考查知识点及能力层次分布知识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值1-2,国土整治(盐碱地的治理)中所采取的措施√√83-5,(网络商业模式)区位选择的原则√√1216-7,等温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因素√√88,城市热岛效应√49-11,利用晨昏线判读季节及自然现象√√√1236(1),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因素√1236(2),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貌√836(3),气候类型、特点以及冲积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639(2),中国河流名称√439(3),河流对人类活动(交通运输)的影响√163.试题特点第一,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从地理试题看,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国土整治、等温线判读与温度差计算、区位条件分析、地球运动状况分析和光照图判读、河流地貌的形成及水文特点对航运的影响分析、气候特征描述等内容。试题易、中、难比例合理,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现象。与 2009 年相比,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区分度更大。选择题第 1~5 题难度比较适当,第 6~7 题难度稍大,第 8~11 题是中高难度题。综合题看似容易,但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2得分情况不佳,如第 36 题的第(3)问和第 39 题的第(3)问失分率很高。试卷考查知识过分集中于高中必修上、下两册的内容,选修 1 基本没有涉及内容。自然地理中的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空间物体投影与经纬网、晨昏线相结合)、气候、河流、地形成因等涉及较多;人文地理重点考查影响农作物种植的自然因素、交通运输等。第二,突出能力考查。(1)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如第 6~9 题,根据城市不同时段的气温检测结果,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实在考查学生对地理要素时空整体性关系的动态分析能力。再如第 9~11 题,通过空间 R 点所观测到的晨昏线与纬线视形状,考查学生对光照图相关知识的理解,局部空间图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