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倍、差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门峡市东风小学 秦晓教学内容:用线段图分析并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内容说明: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解决问题中,和倍、差倍问题比较难,教科书中没有此类问题的具体呈现,但在教育部审定的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编者在三年级上册的第 5 单元首次把《倍的认识》作为一个独立单元来编写,可见,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倍”的问题很重要。虽然学生有了认识“倍”的基础,但随着两步解决问题逐渐增多,“和倍、差倍问题”也普遍存在。正当我和同年级的数学教师为此类典型问题无从下手时,我们学校的周改华主任申报的小学数学课题《小学数学典型解决问题的课例研究》在省课题中申报并立项,而我也十分荣幸地接受主要研究三年级和倍差倍问题课例的任务。所以,我查阅了很多“和倍、差倍问题”的案例,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从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找出相对应的量,会画线段图去分析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推算线段图代表的数量关系,进而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数学结构模式,然后能熟练进行该模式的图形等式推算,并在推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灵活运用其结构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学习全面地分析、考虑问题。 重点:学会运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和倍、差倍问题”。 难点:归纳、总结“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解题方法,并形成技能。 学法:学生运用旧知迁移的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表达想法,归纳总结,从而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师生齐准备: 教师:课件、尺子、堂清学案 学生:尺子、日常学具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促进迁移1、梳理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一到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两个数量在比较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多少,另一种是看是不是倍数关系。师:学习比多少时,我们会怎样表达呢?生:经常会说“。。比。。多”“。。比。。少”。师:倍数关系怎样说呢?生:“。。是。。的几倍”。2、导入新课那么这两种关系结合在一起,会出现哪些数学问题呢?今天要一起来探究这一类典型问题。(板书课题)二、尝试探究,归纳思路1、看图说关系,概括关系式。师:请观察下面的线段图,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说图中的信息。板书:杨树: 柳树:生 1:柳树的棵树是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