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礼和刑• 先秦的时候,天子、诸侯和大夫主要依据两条原则办事,一是“礼”,二是“刑”。“礼”是不成文的法典,用来约束人们能的行为,主要是君子也即贵族的行为。“刑”适用于“庶人”或者“小人”。这就是《礼记》中说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天子诸侯大夫•当时的社会结构比较简单,天子、诸侯、大夫都是以血亲和姻亲关系互相联系着的。诸侯是天子的臣子,大夫是诸侯的臣子。诸侯,大夫的权力,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所以大的诸侯国,名义上由周天子管辖,但是实际是半独立的。 礼 • 同样,很多的大夫对于诸侯来说,也是半独立的。因为有着血亲或者姻亲的关系,相互之间发生什么事情,要依照一些规则来处理,这就是不成文的“礼”。刑天子,诸侯并不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一般都由大夫管理自己领地内的老百姓。大夫的领地一般都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为了保证老百姓的服从,就必须采用刑罚。诸侯争霸周朝后期,这样的一种状况逐步解体。到了孔子的时候,一些贵族已经丧失了领地和爵位,而一些平民成了社会的重要人物,原有的比较固定的秩序瓦解了。通过战争,大的诸侯的领地越来越大,而且随时都要准备战斗,因此这些诸侯国就需要一个权力集中的、强有力的政府,这样的话,政府机构的功能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农耕社会的特性 中国人尊重过去的经验,这个传统与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极少迁徙。他们耕种土地,是根据季节变化,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些变化。克己复礼曰仁• 过去的经验足以指导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无论何时若要试用新的东西,总是首先回顾过去的经验,从中寻求先例。这种心理状态,对于中国哲学影响很大。所以从孔子的时代起,好多人都是从遥远的时代寻找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像这样朝后看,这些哲学家就创立了历史退化论。他们虽然分属各家,但是都同意这一点,就是人类黄金时代在过去,不在将来。自从黄金时代过去后,历史的运动一直是逐步退化的运动。因此,拯救人类,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复古。法术之士出现 面对这样的形势,很多的人提出了很多的方案。但是很多的方案是不切实际的,也不能实行。各个诸侯国需要的不是对老百姓实行仁政的理想,而是需要解决所面临的新的情况的方法。那就有一些人应 运 而 生 , 就 是 所 谓 的“法术之士”。守株待兔法家是先秦最后的主要的一家,对于这种复古的历史观,他们是坚决反对的。他们充分认识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