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 创造学思想录执教:蓝建熬学习目标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点,认识创新对人类的巨大作用。课前准备 1. 解作者,读《创造学思想录》全文。 2. 集有关创造的故事或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点。教学难点 认识创新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1.关于创造的故事 故事一: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一把梳子也没能推销出去,因为和尚显然不需要梳头发的梳子;第二个人推销出去了一把梳子,他劝老和尚用这把梳子来梳胡子;第三个人居然推销了一千把梳子,他说动寺院用这梳子赠给香客以保佑他们。这第三个人当然被录取了,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 故事二:以鞋类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某体育用品公司打算到非洲拓展市场,市场调查人员甲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鞋子在那里没市场。”市场调查人员乙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子,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鞋子市场啊!”最后该公司毅然到非洲拓展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用以上两个在无商机处创造商机的例子来导人创造性思维,从而进入文章。 (用这样的故事导入,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跟创造性思维结合得非常紧,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说你所知道的创造的故事。 3.结合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创造。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参考: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2、把无法理解的片段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三、深入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亚历山大。 (2)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 (3)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 (4)建筑师。 讨论并归纳: (1)亚历山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求异性,对常见的、惯用的做法持分析的态度。他的求异性表现在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亚历山大使人们从习惯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的思维具有变通、独特的特性。其实这则有关亚历山大的寓言也折射出与哥伦布竖鸡蛋一样简单而浅显的道理。 (2)将无用的锯末变为有用的引火燃料,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发明者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有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把锯末与引燃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性加以比较,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现象。只有独具慧眼、观察敏锐,洞识其潜在意义,才能抓住时机,作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