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九课《共享阳光》教学反思 秦思航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于《共享阳光》这一课我是这样反思的:一、教学设计思路反思: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尝试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反思: 课程实施时间 45 分钟,课内采用了多媒体,通过展示相关资料,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并且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一)、教师的表现: 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采用了适当的肢体语言。课堂上能温和微笑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对学生当堂的回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我还把情感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内有适当的走动,关注到了学生的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够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的参与其中。但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只关注到了比较活跃的组,有一个组始终没有积极热烈的讨论和活动。尤其有一段时间,我只在前面点击鼠标,看电脑的视频,没有融入到学生当中,这些方面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要去改变的。 (二)、学生的表现: 学生学习的情绪很饱满,甚至有些问题有激烈的争辩,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学到应有的知识,也在竞争性的回答问题中获得老师的肯定,满足了个人的荣誉感。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头到尾积极的参与整个课堂的讨论,活动参与度比较好。不过有一部分学生一直是班上的灰色人群,不讨论不捣乱,也不回答问题,这就使得他们成了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的“边缘人”,自然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本节课的亮点: 设置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思考与探究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探究一:大家一起关心弱势群体的重要性是什么? 探究二:这么多年来,我国政府在扶贫济困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探究三:民间组织、国际社会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探究四:你知道哪些救助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