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间——学生快乐的殿堂什邡市国人小学:崔富兰 “每天锻炼 1 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体育锻炼走近人们的生活。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提倡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的重视。2010 年初,我校开始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分四步:做一套国标操,班级环形循环跑步,分班级体育活动(1-3 年级跳房子、抱球接力、石头剪刀布,4-6 年级跳长绳,传接篮球,滚铁环,一周各年级轮换),手语操放松,整个活动用时 40 分钟。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始暴露出以下问题:1、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记得大课间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这种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以前只是做操来说,确实能吸引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形式的单一,活动内容的一成不变,逐渐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做操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出现懒散,动作不到位;跑步的时候,许多学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参加;即使有许多学生曾经喜欢的活动项目,但不适时更新,学生玩多了,缺乏新鲜感,学生逐渐形成了被动参与,当然就谈不上能积极参与活动。滚铁环这个项目,按理说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但在大课间活动中,我们是这样编排的:每班分四组,每组至少 10 人,间距 25 米左右,面对面站立,而一个组只有一个铁环,学生 1 人练习时,其余人则无所事事呆立在那儿,轮到自己时,滚动铁环跑 25 米又没有自己的事了,轮到自己又要等相当长的时间,试想: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能否达到?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2、追求形式,制约学生个性。为了课间活动的绚丽多彩,我校曾开展“跳扇子舞”的活动,所有学生都穿着统一的民族服装,人手一扇,排列整齐,随着音乐载歌载舞,那鲜亮的扇子颜色和整齐的动作,让人赏心悦目,学生看起来都动了,观赏性也强了,试想,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安排的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和兴趣差异,同一类项目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活动能力强,在带头活动,有的学生则只能在其中滥竽充数,课间活动并没有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活动的实效性受到质疑。 为此,我校体育组对大课间活动做了如下尝试:一、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间活动悄然兴起。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课间活动必然制约着学生积极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