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言爱——一个教师眼中的《审判官》周忠起【1】(江苏镇江第二中学, 江苏镇江,212004)你想说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 恐怕你就会知道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 因为只有热爱人才可以惩戒人。 ——《审判官》(选自泰戈尔《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在这部诗集中,泰戈尔主要表现的是孩子的童真以及深厚的母爱,两者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审判官》就出自这部诗集,由这首诗中流淌的是浓浓的感情,从中我们可以体会一位母亲发自内心的疼爱。这首诗把母亲这一角色置身于审判官的角度对于责罚孩子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诗可以分为三层意思:爱孩子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他好,这种爱是不考虑利害关系的,是没有功利之心的,即使孩子有短处也同样爱他,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疼爱孩子是否毫无原则可言,连他的缺点都看做好的?也不尽然,必要的责罚也是应该的,责罚也必然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母亲流着眼泪责罚孩子之因为他所犯下的错误;只有我才有权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人才能去惩戒人,因为那种惩罚是发自内心的想为他好。作为教师的我看过之后,感触尤深,我在思考:这番对话的对方“你”是谁呢?是父亲,是邻居,还是教师?身为教师,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管理是否恰当?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我们的学生呢?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在打着“爱心”旗号下的许多行为往往都是一种“伪爱心”的。在爱心的鼓吹下,我们放弃了严格的制度,代之以和蔼的宽容。看着学生犯了错误,往往轻描淡写,甚至放任自流,以为这样可以换来同学的好感,换来一时的平静、和谐,却往往不得其愿;在另一种“伪爱心”旗号下,当学生犯了错误必定是一番严厉斥责,一番电闪雷鸣的轰炸,全然不给学生辩驳的机会,完全不考虑而生的思想和感受,不明白学生做事情时的心态与心理,心理还在说:我这可是为了负责啊。而且我们自以为是爱他的,我们常常会说:“我这么苦口婆心全都是为了你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