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思想,回归数学本质 ---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刘清 “西湖春长,烟火千家都入画;桃源路近,书香十里尽成荫” ----学本课堂4 月 15 日,春暖还寒之时,我很荣幸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早早的来到了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为了坚持三尺讲台前的承诺,将一路奔波的满身风尘,安顿在朗朗的书声中,为了守候孩子眼睛里的梦想,把伏案疾书的摇曳背景,晕染在西湖的柔波里。相逢在“千课万人”的课堂,用真诚书写智慧的闪光,让岁月铭记盛会的歌声。这一路,因你的风雨同行而变的精彩! 今天很有幸听了史宁中老师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基本思想理解与把握》的专题报告,我又有了新的收获。通过听讲座,我对课标的变化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和“双能”变“四能”。“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标的变化,可以看出课改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更高了,涉及面更广了。史宁中老师强调数学思想也就是这三种,即抽象、推理、模型。在史老师看来,基本思想是指一门学科教学的主线或学科内容的诠释架构和逻辑架构。对于老师来说教好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体系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蕴含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这些往往被忽略,认为只要学生掌握知识就行,至于什么过程方法都无所谓。而新课标更重视过程与方法,还有数学思想的感悟,这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学习。抽象是现实到数学的过程,推理是数学到数学的过程,而模型是数学到现实的过程。这三个数学思想是从现实又回到现实的一个循环的过程。数学思想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所以情境导入与教师引导显得非常的重要,往往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就要取决于你的导入是否到位。在这里史老师列举了一个例子,在学习负数的时候,一般人是由两个数的减法来导入。可是当我们回归到数学的本质的时候,其实早在《九章算术》的方程篇中就有过记载,说是一个人的收入表示正,支出表示负,当然这只是文字表述,还有一种就是“+”表示正,“-”表示负。当符号与数字组合到一起就是我们熟悉的负数,例如“+3”与“-3”,它们数量是相等的,意义相反。在这里史老师说道在方程中等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给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