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五一’劳动节”“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这一天,劳动者们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了劳动伟大,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怀。最早记载这个“节日”的是《吴越春秋》的《弹歌》,这首歌谣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并发射弹丸捕猎禽兽的全过程。语言淳朴、自然,概括力极强。诗句中流露着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狩猎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狩猎劳动的紧张、活泼和愉快,以及原始人要求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最熟悉的莫过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首诗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描写的是奴隶伐檀造车的劳动情景,流露出农奴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满情绪。《七月》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其他的还有如《芣苢》描绘的是农妇们采摘车前子时的快乐情景;《噫嘻》反映了周初的农业生产和典礼实况,《十亩之间》描写了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欢快而归的情景,等等。这些诗描绘的劳动大多是轻松愉悦的,极具生活情趣。陶渊明是我国山水田园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平淡、质朴、自然、清新,言简意长,真挚感人。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辈出,他们写下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疾苦、歌咏生产劳动的著名诗篇。最家喻户晓,孺人皆知的当数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仅 20 个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他的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