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35~38 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设计理念: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流程:一、 联系生活,学习新知1、感知轻重(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要用到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1) 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 电脑演示各种秤。(3) (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3、认识千克(1) 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2) 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 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4) 操作:在台秤上放上一袋红枣,指针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