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学习安全感范县第二小学 田丽时间:2014-5-31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正确或是错误的发言,而是不屑的讽刺,从而冷落了学生们的自尊心。这虽不属于体罚,但对学生的人格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尊重。学生们对于你的精彩的讲课可能记不多长时间,但对这样的细节有可能会记一辈子。 联想到我们平时的一些语文课,那噤若寒蝉的课堂,惊惧嗫嚅的应答,不仅学生如坐针毡,教者也十分尴尬。我想,课改是那样地强调素质化的语文教育,那样地推重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那样地希望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听、说、读、写、思等训练环节上,在师生的双边、多边活动中,我们是否注意了学生的感受呢?是否重视了学生的自尊,是否有意无意地混淆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界限呢?学生对某个问题还无从解答,或刚刚进入思考状态,却同时又要为教者的突然点名而提心吊胆,那该是多么狼狈;同样,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成竹在胸,且又跃跃欲试,却又不能主动应答,苦等教师几十分之一的点名机会或不知何时才能轮上的排队结果,那又是多么无奈。 马斯洛把人的安全需要列为基本需要,可见安全感对人影响非常大。教育既然是一种传承和渗透,一种启发和诱导,一种关爱和呵护,那么,我们做到了吗?我们何不现在还学生基本的需要和权利呢?提倡一种观念,一种做法——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有难处,但没有难堪,有机遇,但没有危机,从而自尊自信地,舒心安心地学习语文 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呢? 热情鼓励、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举手发言,只是给学生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只是开放型、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安全感应该着眼和着手于语文教学的全面、全程和全员。 要全面给予安全感,让学生以不受威胁的心理体验来学习。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风格的影响上,都要细致周到地为学生着想,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尤其要防止和克服硬搬教参,硬套教辅,把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答案僵化成唯书唯上的“标准答案”的做法。例如在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上,要注意教参上的那个“可”字,是可以这样划分,但不排除其他划分之意。文章一旦问世,就要受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