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天 何其芳学习目标1.能力目标:体会诗的意境;体会炼字的传神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3.写作目标:诗歌的改写、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能力目标)体会诗的意境;体会炼字的传神 教学难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教学方式:自主 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渲染诗意氛围 玫瑰说:我用芳香点缀春天的怡人。浪花说:我用奔腾挥洒夏天的热烈。谷穗说:我用低垂昭示秋天的内涵。白雪说:我用纯洁阐释冬天的胸怀。 那么,秋天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对,丰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何其芳的《秋天》,看他笔下描绘的“秋天丰收图”是什么样的?(问题激趣) 二.整体感知画面美 1.作者简介(五方面识记) (人)原名何永芳(地)四川万县(时)现代(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 (作)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2.初读 正音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鳊(biān)鱼 乌桕(jiù) 寥(liáo)阔 枯涸(hé) 清冽(liè) 梦寐(mèi) 明确:全诗三小节,呈现三幅诗情画意的图画。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加小标题 1)自由发言 老师:点拨 指导 生:农家丰收图 师: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是“农家”丰收? 生:“肥硕的瓜果”。 师:好,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其他同学呢,找到新证据了没? 生:有“镰刀” 生:还有“稻香” 师:恩,不错,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最后一句直接说出来了。 师:看的很仔细,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节诗的结构是 “分——总”。那另外两节是不是呢? 生:都是最后一句总结。 师:根据这些句子快速的拟个标题。 生:“渔家打鱼图”“渔船归泊图”“渔家丰收图” 生:“草原丰收图” 师:那这都分别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呢?可以拟什么题目? 生:第一节是秋天的早晨,“清晨”“秋天”直接有时间词。 生:第二节也是秋天的早晨,从“冷雾”“白霜”可以知道。 生:“秋晨农舍图”“霜晨归泊图” 师:第三节稍微难了点,“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夜的香与热“呢? 生:要结合上一句理解,“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肯定夏天有人吹笛子,到秋天笛子声消失了,牧羊女开始怀念,夏天的记忆是很美好的,所以是香的,热的。写夏天就是要表明牧羊女的思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