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心得 ——李桂荣最近,读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深感震撼,在此以这七条箴言与各位同仁共勉,并以其为准则,来叩问我们的课堂。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因此,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那么,以第一条箴言为准则来反躬自省,我对自己提出了第一重叩问:在教学中,我的第一目标是什么?是现实的功利还是长远的发展;在课堂上,我的第一职则应是什么?是传递知识还是激励思考;在课堂气氛上,最应被强调的是什么? 是细节的规范还是整体的和谐?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就使教育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而实际上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由此二问我的课堂,做为人文色彩最为浓郁的语文课,我的教学在传递信息时,是否也在传递着意义?我的课堂,能否让心灵快乐成长,让情感尽情流淌,让个性自由张扬?我的课堂能否让学生摆脱物化,体会到作为一个真正学习者的幸福。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1 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学习不是“为人”而是“为已”。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一种内在的自由。凭借这种内在的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三问课堂,应试是不可更改的现实,高考是难以逾越的天堑,那么是否就可以用“存在即合理”为理由,放弃衡量课堂的另一条准绳?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真是惊世骇俗之论,此话出自卢梭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