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白银区武川中学 李建叶教材分析:《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一节实验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北师大版)第五章第三节。教材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应用布鲁纳发现学习法,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概括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点。学情分析:我任教的班级属于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判断思考能力,可通过实验观察、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替代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学用具: 平面镜 玻璃板 棋子 实验纸教学方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操作、互助、自我评价、小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 第二环节: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小魔术:空箱变物。揭密魔术,引出平面镜。(设计目的:通过魔术表演,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环节:探索新知(说明:我将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一过程分为:1.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2.学生根据要求动手实验。第二个板块是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观看纸条演示获得直观的认识。第三个板块是平面镜的应用) 第一板块: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学生活动: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