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VIP免费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_第1页
1/5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_第2页
2/5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_第3页
3/5
!"#:!"#$%&’ ( )#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0"!1!/)作者简介:刘波(!-%" —),女,山东东营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研究# 2345*6:07078$&"19!’$# :;4$%&’— (’’) 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刘波!,翟建青.,高超$,姜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摘要:对长江上游水汽含量以及各边界水汽通量、水汽收支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循环概念模型,并通过分析水循环参数的变化特征讨论水文循环的陆面分支与大气分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为水汽汇区,净水汽收支为 .$&-" < ( +;纬向为水汽输出向,纬向水汽通量减小趋势显著#整个上游地区水汽收支变化趋势不显著,水汽输入总体呈微弱减小趋势#尽管当地蒸散发形成的降水在区域总降水量中的贡献尚不足 !"=,但蒸散发量对当地水文循环的作用正逐年增加#关键词:水文循环;水汽收支;概念模型;长江上游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1*+,-+.-/0 /1 2+.3, 45463 -0 7883, ,3+493: /1;+0<.=3 >-?3, 1,/@ $%&’ ./ (’’)A#B C/!,DEF# G-+0HI-0<.,JF" K9+/$,G#FLJ M/0<.(!! "#$$%&% #’ ()*+#$#&) ,-* .,/%+ 0%1#2+3%1,(#4,5 6-57%+15/),8,-95-& .!""-%,"45-,;.! 8,/5#-,$ "$5:,/% "%-/%+,"45-, ;%/%#+#$#&53,$ <*:5-51/+,/5#-,=%595-& !"""%!,"45-,;$! "#$$%&% #’ >%++5/#+5,$ 0%1#2+3%1 ,-* >#2+51:,<-425 8#+:,$ 6-57%+15/),.242 ./!""","45-,)FN:.,+4.:@5A*5<*;,+ ;B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