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情景导入北京时间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时 46 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 级强震,这是日本历史上“近 1200 年一遇”的地震。尽管日本应对地震的经验非常成熟,但由于此次地震强度极为罕见,因此预计将给日本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经济损失。新课学前导航【思考】 为何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先感到颠簸后感到晃动?【点拨】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故纵波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随后而来的横波则导致左右摇晃。目标定位1. 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构成及各层的基本特征、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分层现象。2.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区别。3. 理解地震波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方面的意义。基础梳理•自学导引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 .划分依据: __________ 。2 .划分界面: ______ 面和 ________ 面。3 .内部圈层:自外向内分为 ______ 、 _____ 、______ 三层。地震波莫霍古登堡地壳地幔地核4 .圈层特点(1) 地壳:地表到 _________ ,是由 ______ 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 _______ 部分薄,_____ 部分厚。(2) 地幔:界于莫霍面与 _________ 之间;上地幔上部有一个 ________ ,这里可能为 _______的发源地。(3) 地核: ________ 面以下的部分;主要由 ___和 ____ 组成。莫霍面岩石大洋大陆古登堡软流层岩浆古登堡铁镍图表解读1 .读教材图 1 - 4 - 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图分析:(1) 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 推测地幔和外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提示: (1)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侧物质或物质的性质差异很大。(2) 地幔中横波可以通过,由此推知地幔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外地核中横波不能通过,由此可推知外地核可能是熔融状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 .大气圈(1)低层大气成分组成:__________ 、 _______和固体杂质。(2) 大气成分的作用①_____ :是地球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氧气:一切生物 ___________ 必需的物质。干洁空气水汽氮气生命活动③ 二氧化碳:含量虽少,却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 的重要原料。④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__ ,使生物免受其害。⑤ 水汽:是影响 __________ 的重要因素。(3) 垂直分层①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