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 潮州市枫溪区古板头小学 郑淑燕在今天,“创新”一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人们日益清楚了科学进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新课改中,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把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本人的点滴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优化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思考,自觉体现老师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春光,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劲头,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享受课堂,与老师进行无拘无束的、平等的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超越经验事实,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二、让学生当“主角”《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原来的“你写我记,你讲我听,你出题我解答”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要改变,要大胆让学生当“主角”,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在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在学生质疑后加以鼓励,接着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不能依靠老师,要靠自己反复读,仔细想,使学生一上课就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大家有能力自己解决难题”,以亲切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调动了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独立思维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转变教学策略过去语文教学在“统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