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教研科研课题结题资料《小学书法教育的方法与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中江县大西街小学《小学书法教育的方法与模式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开发背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与积累,是涌动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独特的视觉文化样式。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有着同源性,它是对中国文化深刻而周详的诠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博雅而细腻的体现;中国书法又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休戚与共,它每一个阶段出现的新特色与趋势,莫不与时代的脚步息息相关。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最初的文字形成到书法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自然,书法艺术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也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教育理论提出“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方案,我们应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实施全程美育、全员美育,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切实提高学校美育工作实效。然而,当前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以及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疾发展,严重地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造成提笔忘字;更不重视书写的姿势,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近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现象,我校确定了《小学书法教育的方法与模式研究》这一课题。一至六年级师生共同开展书法练习,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我们的贡献。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结合,开发校本课程体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课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切合学校教育实践,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成为当前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以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我校书法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我校深化书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