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比 例第 1 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 40-41 页。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2、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借助国旗中的比。探究比例的意义 探究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 出示大小不同的国旗图片(图片见教材第 40 页)。 (2)提出探究问题:这些国旗大小不同,但是为什么都叫国旗呢? (3)提出探究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写一写,算一算,看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4)学生独立探究,教师搜集资源。 预设:学生用除法计算发现每一面国旗长都是宽的 3/2 倍。学生写出长和宽的比,发现比值相等,都是 3/2。 (5)组织研讨: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比的比值相等) (6)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每组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些国旗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师:那这两个比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像这样的式子知道叫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结合黑板上的比,你还能说出其他的比例吗? 预设:把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就能组成比例。 (7)提问: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8)汇报交流学生所写的比例。 二、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巩固比例的意义。了解各部分名称,区分比和比例1.买练习本的情境。(1)出示题目。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买的本数 第一次 2 3 第二次 2 5 (2)提出要求:请根据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情况,写出比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搜集资源。(学生板书) (4)提问:这是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 2.汽车行驶的情境。 (1)出示题目:一辆汽车第一天 4 小时行驶了 200 千米,第二天 3 小时行驶了 150 千米,第三天 5 小时行驶 300 千米。 (2)提出要求:A.根据汽车行驶的情况,看能否组成比例,能的话写出来。 B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旁边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搜集资源。(学生板书) (4)提问:这是比例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