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一、壮丽多姿的地理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历史上通称为西域,“新疆”这名词是从清朝才开始出现的,取“故土新归”之意新疆地形特点俗喻为“三山夹两盆”。三山为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中间,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在新疆东部有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 155 毫米。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二、辉煌灿烂的史前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大约距今 10000 年前,新疆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相当多的这一时期人类的遗址遗迹。七角井细石器文化遗址是新疆中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阶段的一处重要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搜集到这类石器标本近千件,但未见到陶片。这形象地说明,它们的主人当时还过着采集、狩猎为主体的生活。从遗址的细石器标本中可以看到,其石料选择、石器造型和打制工艺等,都与稍早的华北地区出土石器同属一个类型。 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地区、阿斯塔纳村北、交河故城沟西、木垒河东岸的遗址中,都见到过距今约 4000 年前后的细石器工具,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在一些遗址还发现了陶器,说明当时出现了相对的定居,发展起了农业和畜牧业。 距今 3000 年至公元前 3 世纪,新疆地区的许多文化遗址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出现了彩陶器、金器、铜器、铁器。而姑师人开始普遍使用彩陶器,任然从事畜牧业,但是有了较多的农业,出现了毛纺织、木器制作、烧陶、冶炼等。在对阿拉沟、五堡、艾丁湖的发掘中,见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的漆器、丝织物、刺绣、铜镜等名贵物品,一些墓葬中居然见到了来自东南沿海的海贝。而在内地的古遗址发掘中,也大量见到来自新疆的玉石和各种名产。以上大量的考古资料与文献相结合,明白无误地说明,从十分遥远的古代起新疆地区与祖国内地一直存在着相当规模的经济、文化交往。正式这种早已存在而且不断发展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汉代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创造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