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试说明:董仲舒(新增)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1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① 社会的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②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2 )、董仲舒对儒学改造:著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特点:以儒学为基础,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内容:①“”“”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宣扬 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③““提出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知识梳理:( 3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 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 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官的标准。③ 教育:“”教材:正式规定儒家经典 五经 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教育被儒家所垄断;中央: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地方:兴办郡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积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巩固统一;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消极: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 《春秋繁露 · 基义》探究一:董仲舒的主张 “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2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政治: 经济: 思想:军事:中央—— 实行中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