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静电场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理人教版选修 3-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和地电是一样的。并且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初中学过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用摩擦的方法。一、电荷1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 )正电荷: ( 2 )负电荷: 性质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_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的微观结构: ((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 原子(正电)(不带电) 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缚能力不同。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有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有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有的物体不容易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有的物体不容易失去电子。去电子。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阅读 1 ~ 2 段)(中性)(负电)(正电)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摩擦时电子就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例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玻璃棒 失去电子 带正电丝绸 得到电子 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 得到电子 带负电毛皮 失去电子 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2 、接触起电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与带电体同性的电荷。 接触时 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上了电接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ABCABCAB3 、感应起电( 2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 1 )静电感应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感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