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实验的指导,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体现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三个方面。例如在实验知识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性能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等内容;在实验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规则、实验操作步骤、正确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在实验思维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做到学会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内容。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贯穿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学生实验不同环节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师的指导也各有侧重。下面结合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来谈谈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出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教师的具体操作是: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的讲授,一定要简明扼要,点明主题,揭示实验的关键,同时还应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生实验教学中,实验前首先借助该实验的前言(导语),点明该实验的目的,从而揭示该实验的主题------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①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那些准确物理量?②需要这些准确的物理量,必须用到那些实验仪器?③这些实验仪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三个问题很好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认真思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自己去探求实验研究方法等。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这是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根本。这阶段要求教师的操作要规范准确、能见度高,提示语要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