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轨迹 皮亚杰于 1918 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 “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天图式”。但皮亚杰不是先天论者,而是持构成论(constructivism)观点。 2、结构主义对皮亚杰影响很深 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自我中心倾向”。 5、用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儿童的智慧活动。 1920 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化工作,对儿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程更有兴趣: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1955 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二、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 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三、智慧发展的阶段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前运算阶段(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1、感知运动阶段 儿 童 依 靠 感 知 动 作 适 应 外 部 世 界 , 构 筑 动 作 格 式 , 开 始 认 识 客 体 永 久 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第一分阶段(出生~1 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