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年 级 音 乐 导 学 案编制人:王磊 班级:七年级 组长审批: 张文兰 授课内容《传统是条河》学习 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古代乐器的制作及乐曲创作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2.能积极探索乐器的发声原理,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制作简单的乐器;3.通过感受、体验土家锣鼓乐,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了解本地区民族音乐; 预习 1、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最早的埙只有一个音孔,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才出现六音孔埙。 九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不久之后,陈重教授的另一位学生、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用红木研制出十孔埙,解决了埙难以吹奏高音的缺陷。 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2、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还有弦鸣乐器。编钟属于体鸣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震动。打击乐器中的金属类和板类大多都属于体鸣乐器;膜鸣乐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薄膜振动发声的,民乐中鼓类就属于膜鸣乐器;而气鸣乐器则是气体通过乐器时震动发声,如埙、萧等;弦鸣乐器则最多,像民乐队中各类弹拨和拉弦乐器都属于弦鸣乐器。3、磬是用石头磨制的,其起源时间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人们在磨制石具的实践中,注意到不同石块受打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因而受到启发,开始磨石为磬。最初用普通石头磨制,后来逐渐采用某些特殊石头(或玉石)制成发各种固定单音的磬,再后来又发展成为具有几个至一系列固定音的编磬。编磬的出现朝代不晚于商。1935 年在安阳侯家庄西北岗殷代大墓,曾出土过玉制编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