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授课日期:2008 年 月 日第 节,高二·一班, 月 日第 节,高二·二班2008 年 月 日第 节,高二·三班, 月 日第 节,高二·四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感知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板书设计: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1.努力:2.成就二、义务教育1.重要性2.1986 年《义务教育法》3.科教兴国4.成就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1977 年恢复高考2.学位制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今天,我们学习第 28 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118 文字阅读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那么,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扫盲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呢?教材上列举了三个时间点及决策,请看教材是哪三个时间点以及相关的情况如何?板书:1.努力:1950 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1993 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请同学们看教材 P118 插图《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的小黑板第 1 页 共 3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请看本目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是我国扫盲工作的成就。板书:2.成就可以说我国的扫盲工作成就巨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