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3一、设计思路:1、目标解析: 本次活动是针对大班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发展总目标之一“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来体现的。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幼儿的理解能力的提高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必要为幼儿介绍并积累一些有关身体日常保健的小常识。保护嗓子是其中之一,因为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速、语量、词汇等各方面的增强,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改善等等都与幼儿日常交流有关。同时随着季节性及气候的变化,如雾霾、秋季多风等现象,幼儿嗓子的日常维护、避免咽喉等疾病的发生也成为了幼儿园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所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认识和了解身体器官以及知道保护嗓子的正确方法,养成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是必不可少的。2、选材说明: “此次活动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掌握起来易理解,材料道具易于操作。而本次活动也可以折射出日常生活中保教结合的原则和科学性的原则,日积月累的一步一步按照目标要求所做,最后的展现就是完成目标。这也跟健康教育中幼儿生活习惯教育的内容相符。同时也督促教师要进行家园同步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保护嗓子》等健康教育的重要性。3、方法运用: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感知体验法、观察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二、活动目标:1、 了解声带是发声的重要器官,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作用。2、 知道保护嗓子的正确方法,养成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3、 乐于与小伙伴相互合作,参与到活动中来。重点难点:了解声带对人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个别指导:随机指导平时经常大声说话和叫喊的幼儿 各领域渗透:音乐: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语言:能用好听的声音讲故事,音量有高有低,抑扬顿挫三、活动准备:1、 关键经验:幼儿有过大声喊叫或嗓子疼的经历2、 物质材料:视频片段、音乐、手电筒若干、皮筋若干、声带及保护嗓子的相关挂图四、活动过程:(一) 欣赏《茉莉花》片段,引出问题“声音是怎么出来的?” 请幼儿一起熟悉的音乐片段《茉莉花》,请幼儿注意倾听,声音的高低等,同时引出问题“声音是怎么出来的?”幼儿讨论并回答。(二)认识声带及构造和工作原理 2014.10.23 1、教师展示声带挂图,并为幼儿讲解声带的工作原理和声音是怎么出来的。2、摸一摸:带领幼儿一起摸一摸声带的位置,及感受声带发出声音时的振动3、试一试:带领尝试声音从小变大时,声带振动的变化(三)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长时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