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新华社 13 日,一对父子在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游玩,美丽的银杏林宛如“黄金大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新华社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年前,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 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加强。 十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3亿亩,是历史上造林面积最多的时期,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 十年间,我国提高了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环境准入门槛,颁布了实施清洁生产标准,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进了PM2.5等新国标监测…… 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 “虽然生态文明这个词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这次是系统化、完整化,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化,是我们党对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一系列战略思想方针的再概括和再升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 呼唤发展路径绿色转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呼唤着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 “保护生态和促进发展其实并不冲突。”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说,贵阳市从2007年底开始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5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单位生产能耗下降了26.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达到55%以上。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山西省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代表认为,十八大报告中这“三个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在浙江杭州、河南南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前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都普遍将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立市”成为众多城市的战略选择。 要靠生态文明制度呵护 “美丽中国”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