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 100 万字。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导致作文水平较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真理已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我就不想多讲。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潜在激情。因此,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享受课外阅读的好处。而要激发读书兴趣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用故事激趣。有人说,故事的好坏多寡优劣,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故事人人都爱听,孩子们就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注意捕捉孩子们的情感,每每在学生津津垂听,情感交跌之际,戛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时失机地向孩子推荐相关读物,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胃口。2、靠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又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古往今来,榜样是层出不穷的。凡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和伟人,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学习,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讲述这些人物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3、让学生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会,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我是故事大王”、“名人名言接力赛”等,这些课外阅读扩展活动,能让学生多元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二、指导是关键,善读是灵魂。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主动开始阅读时,教师就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这主要从以下入手:1、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始终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能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坚持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