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吴志侠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学准备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二、实践活动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1)从哪测量到哪 2)用什么测量 3)怎样测量 4)测量结果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3、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 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2、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