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能力:能搜集、整理所需要的信息,分析、比较事物的发展过程。 知识: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初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了解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生产工具的变化,感受生产与人的需求关系。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帮父母进行家务劳动及购物的经历,初步认识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能体会到父母生产劳动的不易。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往往只知道吃穿用需要哪些商品,从哪里获得,但对这些商品,特别是穿与用的物品具体的产生过程是陌生的,对生产与人的需求关系的了解是欠缺的。这些陌生的领域也正是他们所好奇的、感兴趣的。他们需要去了解,更渴望去了解。 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孩子们对生活用品种类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扩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划分。但是父母现有的文化素养还不足以解答他们心中的种种疑问,所以他们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工人、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根据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忆、观察、体验等活动中引发思考,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由于教材涉及面广,既有农村又有工厂,农村的孩子对于农村的生产情况比较熟悉,但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却十分陌生。因此,教师课前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对农业生产过程相对熟悉的优势,通过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加深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的基本特征,体会农民工作的艰辛;通过去工厂看一看活动,展现工业生产状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工人、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工农业产品实物。 学生准备:了解一两种工业、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