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复习资料四西方音乐与亚非拉音乐一、西方音乐西方音乐特点代表人物国籍美称代表作品巴洛克时期(1600——1750)1.基督教十分盛行2.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巴赫德国音乐之父《马太受难曲》亨德尔德国清唱剧大师清唱剧《弥赛亚》《水上音乐组曲》《哈利路亚》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1.推崇“理性”,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2.走向市民社会,出现了最早的公众音乐会海顿奥地利交响乐之父清唱剧《创世纪》《四季》莫扎特奥地利音乐神童歌剧《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贝多芬德国乐圣《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浪漫主义时期(1820——1910)1.注重不同艺术间的融合,出现艺术歌曲和标题交响音乐2.喜爱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舒伯特奥地利歌曲之王《鳟鱼》《魔王》《菩提树》肖邦波兰钢琴诗人《c 小调练习曲》《幻想即兴曲》李斯特匈牙利钢琴之王《爱之梦》《匈牙利狂想曲》柏辽兹匈牙利《幻想交响曲》(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民族乐派(1860 年左右)1.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2.用民族语言和形式,用民族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斯美塔那捷克交响诗《我的祖国》等西贝柳斯芬兰《芬兰颂》等格林卡俄国俄国音乐之父《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歌剧《伊万·苏萨宁》柴可夫斯基俄国《第六(悲怆)交响曲》《1812 序曲》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等穆索尔斯基俄国《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跳蚤之歌》等印象乐派(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德彪西法国《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现代音乐(20 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充分发展,艺术家追求创新求异,试图与传统技法与风格决裂勋伯格(表现主义) 奥地利《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五首管弦乐曲》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美国爵士乐之父《南部之子》诺拉·琼斯美国爵士公主《不知为何》格什温美国《蓝色狂想曲》二、亚非拉音乐(1)亚洲音乐① 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四岁的红鬃马》(呼麦)呼麦,是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呼麦”的蒙古语原意是“喉”,所以也称“喉音唱法”。人的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伴奏乐器:马头琴。《四岁的红鬃马》 ②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