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鉴赏》下册第四单元 音乐与时代二、蛰龙飞起舞东方二、蛰龙飞起舞东方 “ 惊蛰”——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蛰龙”——表示惊醒的龙的腾飞,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崛起的意愿。 教学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说明 • 18401840 年鸦片战争年鸦片战争 ,, 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的斗争。• 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1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学校和歌曲的名称,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和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2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掌握作曲法的人非常少,所以拿他国的曲调填上本国的歌词,结果繁衍成广泛流行的本国歌曲。 3 、 主要内容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女子自强、男女的平权思想, 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 1870 年生于上海,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 1890 年中秀才, 1895 年应聘约翰书院执教中文。 1902 年留学日本期间组织了“音乐讲习会”并开始了学堂乐歌的编创,一生作有乐歌 180 余首,从 1904 年起,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 、《重编学校唱歌集》 、《民国唱歌集》、 《心工唱歌集》,翻译出版了《小学唱歌教授法》一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男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