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再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构成一堂好课的因素是复杂的,这当中既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主要因素,也包括了其他一些次要但不能忽视的因素;既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相对稳定的因素,也有许多时时变化的即时性因素。不过,笔者认为,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最近,再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不禁感慨万千,前辈已为我们指出了这种提升和完善的路径。一、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拥有自己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一一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老师领进门》,其中的刘老师给学生讲了一千多则故事,如果这位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编得出一千多个故事来吗?编不出故事,刘老师还能用生动的“故事法”来吸引“我”听课,引领“我”进入文学的大门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 3 0 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竞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l 5 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二、让个性飞扬在你的课堂 一堂好课往往是渗透了授课者独特个性与魅力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