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终生来备课——读《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心得江汉区天一街小学 刘燕读了《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一书,其中第二条里谈到的一个故事,使我感触颇深。故事说的是一位有 30 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学院,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 我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得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备课,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这段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苏霍姆林说“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想想,我们平时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同事当然也包括自己抱怨工作太忙,琐事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去精心备课。读了苏霍姆林的这篇文章,我想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有很深的感触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我们教师,因工作的特殊性,只有注重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具体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处理才能做到驾轻就熟,挥洒自如,能对课堂上的生成做到机智处理。这也就是那些优秀教师为什么能在课堂上展示那么好的教学机智的原因吧。 马克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要说:“书籍,也是我们教师进步与成长的阶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想我会牢牢记住这句话并身体力行: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