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说说学生、教师、文本的“三角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形成的是一种三角关系。关系一 :师本“对话”———课前备课 作为“三角”中一个顶角的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交流是在备课时完成的。课堂上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则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继续和深入。文本原本是直白的,她希望与每一位读者合作,能邀请读者对直白进行补充完善。学生是最主要的读者,而教师却是文本最初的读者,因为教师要闻道在先,只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产生了积极强烈的反应与共鸣,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更好的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和提升。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初始就要全力以赴,胸有成竹,调动自己所有的语文功底和素养,尽力去感悟文本的深度与广度,做到能吃透文本,做到在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我在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时,从细读文本,到重新设立文本的教学目标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这是修改后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教师指导,能正确认读课后生字条中 8 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细读“我”的心理变化。抓住“我”两次去“鸟的天堂”是所看到的景色,通过对话、默读等方法来体会“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只看到茂盛的大榕树,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鸟的天堂表示否定;第二次去时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既而对鸟的天堂表示认同和赞叹。准确体会“我”的内心变化。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理解静态描写;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抓住关键的动词,体会动态描写。关系二 :师生“对话”———课前交流 老师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不仅仅只是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事实上,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只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个体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或深或浅的都应该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