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教材解读( 三、四单元 ) 《时间的测量》新老教材对比 时间在流逝 太阳钟 用水测量时间 我的水钟 机械摆钟 摆的研究 做一个钟摆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时间在流逝在时钟发明之前夜间的计时器用水测量时间做一只水钟用摆计时的钟测量摆的快慢调整钟摆保持时间的统一寻找时间的痕迹 《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第 1 课“时间在流逝”,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进行估计和感受。 第 2-5 课“太阳钟”“用水测量时间”“我的水钟”和“机械摆钟”,分别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晷、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 第 6-8 课“摆的研究”“做一个钟摆”和“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则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 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也让学生简单了解了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史;体验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欣赏前人在测量时间和解释自然现象方面所作的贡献;…… (包括科学探究诸方面能力的发展) 1 《时间在流逝 》活动一:现在几点了 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估计时间;估计活动后再对照手表,看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估计得是否正确。活动二: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一是让学生对一天中某一个时间点 ( 时刻 ) 进行估计,活动二是让学生对某一个时间段 ( 时间 ) 进行估计和感受。 建议先感受一秒钟的长度和秒的节奏,再体验一分钟的长度。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估计一分钟的时长 : 如根据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 脉搏的次数 ; 有节奏的拍手等 ; 对一分钟有了直观认识后,再让学生对“ 10 分钟又有多长”“一小时有多长”进行描述。 1 《时间在流逝 》活动三:过去多长时间了 观看动漫节目,开始前或者中间出现 2 分钟的蓝屏,让学生估计等待的时间。 ( 或者用两段一样长的乐音和噪音进行比较 ) 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 :“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这是对刚才的估计寻找归因。引出“时间有快慢吗”的讨论话题。让学生争辩,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变的。 2 《太阳钟 》 本课与原版的教材“在时钟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