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时期,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分钟内增效率,提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一、 课前准备应具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在上课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①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 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主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并布置学生事先准备好萝卜和小刀,上课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如果失败了,就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由于课前准备目标明确,当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就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 2 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以上这些作用,正是学生的智慧发展之源。这种安排,就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怎样呈现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 二、 新授知识应具突破意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那么,在新授时,教师应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认为,应该在设计练习时就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先复习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这是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